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民生 >> 文明巧家 >> 新闻详情

【扶贫日记】拖车村驻村工作队扶贫日记

2019-03-21 17:04编辑:谭昌国

巧家县残联驻村工作队员庞怀书

过去有朋友问我:“你们这些驻村工作队在村里扶贫都干了些什么,有效果吗?”当时,我心存疑虑。如今,我可以很肯定、骄傲的回答他们:“我们为民做实事,成效显著!”

予以小事,温暖人心

第一次走访凉山驼背陆大妈家是夏天。完全驼背的陆大妈,正在掰玉米。因为驼背丧失劳力的原因导致所有的衣服全部零散的搭在一根长篙上,衣物也因为过于潮湿而发出一丝丝霉味,也因为驼背所以食用水是陆大妈生活中一大难题。

懵懂于不知如何让陆大妈彻底改变现状的我们,只能帮着陆大妈把家里的储水用具全装满了水,把衣物拿到太阳下暴晒后重新按衣服类别整理了一下。

离开时,陆大妈苟着背依次拉的拉着我们的手说着我们不懂的少数民族语言,纵然我们对少数民族的语言一无所知,但从陆大妈的眼里读懂了乡村独有的那份纯朴。可能陆大妈也看懂了我们懵懂的眼神,用那不标准的汉语喃喃的说道:“你们跟我家人一样,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经过引水管网项目,现在陆大妈已经不用再为取食用水艰难的路途奔波,出门便是水源。

予以耐心,消融坚冰

刚开始,巧家县残联领导们带着我去康家湾周大叔家走访,谈话基本靠“吼”,我们根本无法心平气和的和这个“刺头”讲道理。周大叔的家庭条件不算太差,他固执的脾气和偏激的性格使我们每个驻村工作队队员都对他较为熟知。他可以为户口簿上的某个别错字发上几个小时的牢骚,也可以因为他自以为的某些“不公”而对着我们大发雷霆,甚至还执拗的认为他开拓的村集体土地产权应该归他所有,跟我们扯歪理闹个半天。

所谓“好事多磨”,我们在宣讲有关政策、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未想过放弃他。我们驻村工作队冲风冒雨探访周大叔,解释一遍两遍不行,我们讲十遍;走访一次两次不行,我们走访十次,直到他认可了我们才算完成相应工作。

后来我们终究是融化了周大叔心中对扶贫工作的这块坚冰。一天关于土地开拓走访到周大叔家,周大叔说“现在条件好了,土地还能随便开拓种植成自己的呢。”我们故意调侃过去的事情,周大叔不好意思的低头笑笑:“我没读过什么书,没什么文化,以前不懂,老给你们添麻烦啦,着实不好意思,你们难道还跟我一般见识啊。”我想,这层“隔阂”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信任、是感动。

予以坦诚,收获真情

2018年春节慰问期间去了沙坝残疾人瞿大哥家,送去了大米、残疾人辅具和200元现金等,天空依然飘着鹅毛大雪,谈及村中变化,常大哥也非常认可。

瞿大哥说“村里的条件确实越来越好,如今大家用水、用电不用发愁了,房屋改造还有补助可以拿,路也修到家门口来了。冬天你们还送吃的穿的用的,每天还能烤着火炉看会儿电视,这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啊,要不是你们驻村工作队,我那能有这些?几十岁的人了,原想着窝囊在山旮旯里一辈子,这下好,碰上盛世了,生活又有盼头了。”

瞿大哥还询问到“小庞,你家乡没这么大的雪吧,多穿点,路也滑,注意安全,为了我们贫困户,你们也是够拼的,别摔着了。”临别时,瞿大哥的妻子坚持送出才返身回去,转过身那一刻,我仿佛觉得屋外的雪比火炉还暖。

扶贫工作期间的每个回忆都如此有意义,都成了我人生中一份宝贵的经历,显得弥足珍贵。看到贫困群众他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在农户家围着火炉吃着饭,那发出的阵阵欢声笑语,深深的在我脑海里定格,我想这就是同一个小康梦吧。踏着2018新年里仍未融化的雪地,迎着的寒冬里升起的暖阳,我将再拼尽全力,披坚执锐,继续投入这场脱贫攻坚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