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要闻 >> 新闻详情

买“路虎”还是富乡亲?看田锦云的人生抉择

2019-08-05 15:53编辑:陆元华 赵君鑫

记者  胡华伦

感人的故事千千万万,但这样的故事少之又少。

35年前,他独自离开养育他18年的小山村,只身前往昆明等大城市,洗碗工、矿山工人、餐饮老板、建筑工人、施工队负责人……打工路,创业路,风雨兼程,一干就是27年,他成了致富能人,成了村子里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传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7年前,他被检查出直肠癌晚期,经过不彻底的手术,进行了10多次化疗;4年前,被检查出癌细胞转移到肝上,不得不二次手术,切除肝脏的一半。


两次手术后,他准备拿出150万元准备去买辆“路虎”,带着家人游山玩水,过完有生之年的快乐时光。但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他做出了一个全新的价值判断和抉择,把原打算买“路虎”的150万元投入家乡的小山村,搞起了养殖,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这一干,投入远远超出了预期,至目前已投入了270多万。但带动乡亲致富的路还在很长很长,他打算一直走下去……

可喜可贺的是,如今,他的身体看似和正常人一样,精神抖擞。更值得祝贺的是,今年,他光荣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他是——巧家县小河镇嘿格村大坪村民小组的田锦云。

走出大山深处  追寻光彩人生

牛栏江大峡谷,两岸险峻陡峭的大山,尤为雄壮。嘿格村村民祖祖辈辈就在这两岸大山的夹缝中生存。

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物资匮乏、贫穷落后……无论如何形容嘿格村的贫穷落后情况都不意外。2013年有183户72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至今都还有72户263人未脱贫,更何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苦怕了,穷怕了。”1967年5月出生的田锦云就在这里生活了18年,大山的可怕、贫穷的可怕也让他觉得未来的可怕。于是,初中毕业的他离开父母和众多的兄弟姊妹,只身来到昆明闯荡,追寻光彩的人生。

“当初出来,人生面不熟,只要能生活、生存,啥子都干。”谈及过往,田锦云告诉记者。“当小工、拉菠萝卖、开餐馆、挖煤、修路……修路的时间最长,蒙河铁路、沾会高速等铁路、高速、二级路,修了七八条,干了十多年。”

当然,也是修路让田锦云修出了致富路,铺就了小康路。

不要“路虎”要乡亲  反哺家乡助脱贫

正在田锦云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2012年,老天狠狠地和他开了一个可怕的玩笑。

2012年底,他感觉身体不适,但想着快过年了,得把工人的工资结清,让他们欢欢喜喜过大年。平时坚强勇敢好胜的田锦云,对自己的身体不以为然,硬是拖着不适的身体把每个工人的工资结清。但由于工人们都陆续回家,工钱只能打在银行卡上。由于工人的银行卡各个银行都有,把所有工人的工资发完回到昆明家中已是腊月二十八,检查身体只能拖到年后。

年后,田锦云经过昆明肿瘤医院检查出患直肠癌晚期。独自一人去医院拿检查报告单的他开始完全懵了,带着恐惧和绝望走出医院,独自坐在医院门口的冰冷的梯子上,深深地吸了两支烟,他才冷静下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该咋治疗先治了再说。”他做了直肠癌手术,前前后后进行了10多次化疗。2015年,复查时“调皮”癌细胞竟然转移到肝上,“死不可怕,怕的是男子汉大丈夫认怂”,不服输的田锦云又做了二次手术,切除了肝脏的一半。手术很成功,基本痊愈后的他开始思考生命的终极目标……

“起初我是想过自己的日子的,但是看见人家一个个外乡领导都关心我家乡的发展,我没有理由不回来。”田锦云在术后修养时期,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间。原本想拿出点积蓄去买辆路虎车,带着家人游山玩水,过完有生之年的快乐时光的田锦云,相继接到了小河镇党委书记唐兴祥和巧家县人民法院院长、小河镇党委第一书记申炜的电话,邀请他回到家乡带动乡亲们发展致富。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的田锦云最终决定,“人活一辈子总该做点有意义的事!”

于是,原计划购买路虎的150万成为了投入养育他18年的家乡嘿格村的第一笔肉牛养殖发展项目发展资金。

种了祖宗田  不断子孙路

回到嘿格村,田锦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研,考察。他先对嘿格村的地势、自然条件、适合发展的产业等作了调研,认为发展养殖业有较好的优势。于是,又到山西、山东等地考察后,他决定养牛。并在党支部的引领下,他牵头成立了巧家县锦云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

流转土地、种植皇竹草、修建圈舍、购买牛种……说干就干,2017年农历腊月十二,71头肉牛进驻田锦云养殖场。至今,田锦云已自掏腰包投入资金270多万元。

嘿格村坳口村民小组村民叶兴会本在广东打工,工资多少还不重要,重要的是照顾不了老人生活和孩子读书,导致孩子初中毕业就流浪在外,如今又留两个孙孙在家中。目前,叶兴会回到家乡给田锦云打工,工资每年二万五千元,“十分钟就到养殖场,工资领年薪,不仅能照管家庭,还能管着孙孙读书。”

“土地不值钱,只有外出务工,如今土地流转给老田(田锦云),收入好几千元。”村民徐远财荒地变真金白银,坐着收钱,有些激动。田锦云按照熟地、荒地、荒山、岩坡每亩700元、450元、300元、200元的流转费种植皇竹草养牛。

现龄40岁的张鹏是嘿格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5口人,3个孩子在昭通学院、昭通卫校和小河中学读书,一年的开销要四五万元。“老田回来种草养牛,我就跟着种,皇竹草好得很,比人还高,一年要割三四季,去年我就养了18头,也卖了18头,反正养肥了就卖,一头赚两三千,一年收入就有6万元。”如今,张鹏在田锦云的带动下,孩子读书不愁了,生活也好起来了。


以前,嘿格村养头牛用于耕地的有几户,但像如今养牛卖还是头一次。“说到底,还是老田带动的。”嘿格村党总支书记周选有激动地说。目前,嘿格村养牛大户3户,全村共养了近300头牛,叶兴强、侯世林等众多建档立卡贫困户看到了甜头,今年都养了七八头牛。

如今,政府投资340万元扶持合作社,要田锦云、田韦平等合作社负责人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覆盖更多贫困户,让大家通过流转土地、务工、固定分红等,实现稳定致富。“政府为贫困群众考虑得很多,致富主要还得靠自己。”田锦云对村民们说。

“种了祖宗田,不断子孙路。”目前,田锦云想得更多的是,规模进一步扩大,牛养多了,粪便也多了,要真正让子子孙孙致富,还得从保护环境上下功夫,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机肥厂,不然这个产业最终都是失败的。同时,他坚定地表示,只要我田锦云活着一天,我就要带领乡亲们把这件事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