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媒体关注 >> 新闻详情

【云南经济日报】巧家县党建引领促白鹤滩电站移民搬迁工作侧记

2021-05-21 15:45编辑:陆元华

【云南经济日报】党史感召下的英雄赞歌

——巧家县党建引领促白鹤滩电站移民搬迁工作侧记

党员干部在一线开展移民工作

安置区菜品丰富的农贸市场

搬迁之“福”

帮助移民搬家

背起老人搬新家

昭通市巧家县,属革命老区县,李国柱等革命先烈的光辉史实和红军长征过巧家播下的革命火种,一直深深感召着巧家人民。在新时期支持大国重器——白鹤滩电站建设中,巧家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与广大群众同心、同向、同力,挥别故园,建设新家,在巧家这片热土上,用心、用情、用力,续写着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一个步调

凝聚高质量移民搬迁的组织力量

白鹤滩镇北门安置区3号地块第14栋楼下,一张小方桌上贴了一幅对联:问这问那随便问;顺心顺意顺心情!这是59岁老党员邓仁勇的服务理念,他是县委办公室派往安置区的楼栋长,专职服务搬迁到新区的移民群众。在担任楼栋长服务群众期间,邓仁勇始终坚守县委亲情移民的统一步调,全心全意用亲情感化群众,用亲情服务群众。

白鹤滩库区七里社区公路边,挖掘机爆发出阵阵轰鸣声,驾驶员手里的对讲机传来一句“房屋周边全部清空,房屋内部全部清空,可以实施放倒作业。”“收到,马上实施放倒房屋。”挖掘机操作员一加油门,手推操作杆。“轰”的一声巨响,巧家县汪萍批发部10层建筑应声倒塌,茂租镇负责该区域内的最后一栋安全清除。发出指令的是头戴安全帽的茂租镇党委书记张发金,在房屋70米安全范围的警戒线外,茂租镇42名干部职工在负责安全警戒工作。

为了做好库区清理工作,巧家县委要求除了移民乡镇以外的12个乡(镇)和所有县直部门,全部参与到移民搬迁和库区清理工作中,巧家县举全县之力推进库区移民工作,25天时间,白鹤滩镇库区清理全面完成。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征地涉及巧家5个镇32个村(社区)189个村民小组,土地11万亩,房屋350万平方米,搬迁安置人口17153户50178人,生产安置人口19002户54765人,移民占整个电站库区的48%,云南库区的95%,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巧家县委提出统领移民安置工作的“五千工作法”,统一全县干部职工思想,凝聚工作力量。根据库区移民搬迁后原有村(社区)班子拆散,党员分散的实际,白鹤滩镇临时党工委突出党建引领移民搬迁工作,在5个新安置区设立7个临时党总支,按照摇号分房结果,将拆散的11个村(社区)党总支,530名党员进行了重组,让党员找到组织,建成了基层组织阵地,发挥战斗保垒作用。组建28个小支部、84个片区小组长,形成了临时党总支书记为总网格长,28个支部为二级网格长,84个小组长为子网格的基层党建网格。以党总支为核心,实行“党总支+社区+‘双楼栋长’”的三级服务网格管理,将5个集中安置点255栋房屋划分为7个大网格84个小网格。从县直部门、非移民乡镇抽调精锐干部264人和社区小组长、小支部书记、移民代表、政策宣传员等共同形成528人的“双楼栋长”,形成了精细化网格服务管理体系。

移民工作冲刺的前后两个月,巧家县各级干部职工、各行业共产党员全部统领到各级党组织的网格内,紧紧围绕亲情移民团结共为,顺利实现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5万多移民摇号分房及全部搬迁入住,仅用了56天。两个月不到,顺利拆除库区移民库区房屋350万平方米,17153户50178人全部搬入新区过上新生活。

这一成绩的取得,根源在于巧家县委的坚强领导,各级党组织的强力坚守,一个步调统领整个移民工作。

一双臂膀

扛起高质量移民搬迁的历史重任

“你”背“我”长大,“我”背“你”搬新家、住新屋!小时候,我们的父母亲用背带背着我们长大,在移民搬迁的过程中,巧家的党员移民志愿者用背带背着高龄移民搬新家、入新居。

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巧家县白鹤滩镇老鹰岩小组成了淹没区,搬迁移民分片安置在黎明社区移民安置点。为了亲情移民、安全移民、移民安全,2月4日早晨,家住巧家县白鹤滩镇巧家营社区老鹰岩小组97岁的段兴存老人一家,在党员移民志愿者的帮助下,安全、高兴地迁入黎明社区移民安置点的新家里。搬迁过程中,由于段兴存老人年岁已高,腿脚不方便,考虑到让老人舒服、高兴,巧家营社区党总支书记万太盛和党员移民志愿者二话不说,拿来背带,背起段兴存老人搬新家、住新屋、迎新春,开启幸福新生活。

“双肩受伤,当时痛吗?”“当时顾不了这么多了,担心房内有人,担心群众生命安全,哪顾得了痛与不痛,只有一个心思,就是撞门进去救人。”这是黎明安置区社区警务室民警蒋诗海完成救火到医院检查伤情时同医生的对话。

3月8日晚9时3分,黎明安置区警务服务室民警蒋诗海接到群众电话,31栋1单元11楼发生火情,他迅速骑上警用摩托车冲向31栋楼脚。此时的楼脚已经聚集了不少的人群,人们望着窜出窗户的火苗议论着,一副束手无策的状态。由于火情,电梯不能使用。为了弄清现场是否有群众受伤受困,蒋诗海当机立断,喊上匡容波和现场的保安杨队长,每人提两个灭火器向11楼冲去。火灾现场有1.5米左右高的火焰随风晃动着,火芯体有3立方米左右,人在距火1米左右便无法靠近,民警多次大声呼喊里面是否有人,但无人回应,于是打开灭火器保险栓,对着火苗喷去,喷完两瓶灭火器后,火焰得以明显压制,就在压制住火焰间隙,蒋诗海一个侧肩撞向入户房门,来回3次撞击,才将入户门锁撞开,冲进房去,四下搜索每一间房屋,确保没有人在屋里,没有生命安全隐患后才又提灭火器再次扑灭大火。

这就是我们的党员,在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讲条件、不讲环境、不顾一切为群众排忧解难。一个用双肩托起移民走向新生活的幸福之路,一个用双肩拼命维护着群众的生命安全。还有许许多多在移民搬迁过程中用双肩担负起移民群众的家电,家具和生活用品的重担,帮助移民群众喜迁新居。就是这无数的双肩,担负起了移民搬迁的历史使命。

一片红色

彰显先锋模范的党旗光辉

3月的巧家,木棉花开,金沙江河谷被渲染成一片红色。移民搬迁过程中,白鹤滩镇5个安置区7个社区,处处党旗飘扬,人人胸前党徽闪耀,无数的小红帽,红马甲奔走在255栋高楼之间,奔走在各个楼层的移民群众家里。

“又有一辆搬迁车进入小区了,全部过来,帮他们把物资卸货送上楼。”一辆悬挂“移民为国做贡献,我为移民服好务”标语的小货车进入北门安置区5栋楼前车道,党员志愿者、中村村总支书记张发德立即安排中村村党员志愿者迅速向小货车靠拢,大家七手八脚将车上的家具、家电和一些日常用品全部卸下,并搬运至移民户家中。

“今天搬迁的群众太多了,从早上7点到现在,我们村的志愿者已经搬了6户了,今天是正月十六,估计日子好,移民群众看了好日子搬家。”张发德一边揉搓着长了血泡的手心,一边说道。张发德是白鹤滩镇中村村总支书记,为了做好移民服务工作,白鹤滩镇组织了移民村(社区)以外的12个村(社区)党员志愿者120名参与到移民搬迁的服务工作中。据了解,中村村党员志愿者已是到第二个安置点参与服务工作了,他们根据白鹤滩镇党员志愿者调度群众的通知,在各个安置点来回服务,哪个安置点搬迁移民多,他们就到哪个安置点参与志愿服务。

北门安置区临时党工委办公区后面,是发放移民慰问物资的仓库,仓库前总有一群小红帽、红马甲在清点搬运物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形成了一条红色的物流通道。

“2号地块50桶洗洁精、100桶食用油、100提卷筒纸……已经清点好了,请2号地块的志愿者查收带走,4号地块的做准备。”巧家县驻昆党工委书记彭玉萍高声招呼着,接下来小红帽、红马甲一踊而上全部搬走,下一批志愿者全体待命……彭玉萍是巧家县委在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委员会书记,为了做好移民工作,在昆党工委一共组织了20名志愿者,回乡参与移民安置服务工作。其中:巧家籍在昆在校大学生8名,在昆党工委党员12名。

像彭玉萍、张发德这样的党员志愿者、包保干部还有很多很多。包保干部为了让搬迁群众过上好日子,帮助群众把家具搬下搬上、修水龙头、换锁、送春联、秩序维护等工作,细致繁琐,但他们跑前跑后、乐此不疲。无论发生多少吵嚷、纠纷,县、乡、村各级党员干部、包保干部、志愿者们都以极大地热情和耐心做好移民工作,只为搬迁群众能更快地适应新生活。

巧家县始终坚持亲情移民的原则,把群众当亲人,一切行动以群众满意为己任,以便民、利民为行动指南,建起3支队伍实施亲情移民。组建党员先锋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组建了一支320人的党员先锋队,坚持“群众所需,党员所能,贴心服务”的原则,为移民群众提供政策宣传、心理疏导、困难咨询、就业创业、矛盾调解服务,帮助移民群众搬进新家,融入新环境。组建1327人志愿者服务队伍,号召广大社会青年、返乡大学生、爱心人士、村组干部组织了一支以“不计报酬,志愿服务”为宗旨的志愿者服务队。为移民解读政策、帮助搬家、抢收庄稼、维护秩序等志愿服务工作。组建了一支200人的“应急维修突击队”,分配到黎明、七里、北门、天生、邱家屿5个安置点,这支队伍有着技术专业、服从调度、处理及时的特点,针对房屋土建、门、窗、水、电等存在的瑕疵问题进行排查整改、立查立改,确保房屋功能使用无障碍,使移民群众搬得放心、住得舒心,配套功能用得安心。

一种声音

续写革命老区的新发展诗篇

先烈故里,红色沃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李国柱为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工农红军过巧家留下的长征精神在巧家这片土地开花结果。新的历史时期,巧家移民群众为了支持大国重器建设,舍小家、顾大家,挥泪搬离故土,广大移民用“支持国家建设”一种声音续写革命老区的英雄诗篇。

2017年7月17日,远在德宏州梁河县经商的李兴赢接到父亲李正华的电话,匆忙赶回白鹤滩镇北门社区西门三组家里。18日早上,李正华全家8口人紧紧围站在神龛面前,老人李正华深情地对全家人说:“我们这里作为移民安置区建设用地,需要搬离。3天前我已经在城里面租好了过渡住房,大的事儿我们也做不了,搬离老家能够支持国家建设,是我们的荣光,大家也不要再多说其他的,我们在这香火面前给先人们上柱香,在老家吃最后一顿团圆饭,我们就搬东西离开。”说完,蹲下身子点燃手中的香蜡纸烛自言自语道,“老先人些,为了支持国家建设我们要搬家了,今天老大也从外地回来了,全家再在这里团个圆,等以后搬了新居,我们再请老先人些在新家吃饭了。”整个屋里非常安静,只听到老伴刘仲莲的抽泣声。李正华点完香蜡纸烛后起身后已满含热泪,面对香火深情地磕头,随即老伴、两个儿子、儿媳依次磕头,一家人默默吃饭,泪别故园……李正华一家,是白鹤滩镇12816户移民挥别故园的“缩影”之一。

“支持国家建设。”这是广大移民搬离故土、挥别故园的共同声音,同声共气赓续着巧家这片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正是这个声音坚强有力地支持了移民安置工作。

“共和国大厦就是这样一块砖一块瓦建成的。我们很自信,有这种雄心向前奋斗,一步一步往前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一定行,中国一定能。而这个基石就是人民,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论断犹在耳旁,广大巧家移民群众在支持国家建设的过程中,用实际行动续写了革命老区的英雄诗篇,这将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留下光辉的历史篇章。(蒋诗杨)

(文章来于云南经济2021年5月21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