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要闻 >> 新闻详情

2022年昭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2-03-03 10:49编辑:余庆德

来源:昭通新闻网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2月17日在昭通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朱家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四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第四届市人民政府及2021年工作回顾

第四届市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昭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的五年,是昭通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新冠病毒肆虐等严峻考验,我们始终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特别是视察昭通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继承历届政府优良作风,负重攀登、锐意进取,“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开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攻坚拔寨,我们战贫困奔小康,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面对全国之最的脱贫任务,全市上下牢记使命、不负重托,集聚东西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各方力量,精准扣好“四粒扣子”,全力做好“四篇文章”,累计投入730亿元扶贫资金,突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建成373个集中安置点,建成靖安、卯家湾等9个万人以上集中安置区,35.47万群众进城入镇,10个贫困县、1235个贫困村、185.07万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出列,在脱贫攻坚壮美史诗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昭通篇章”。

五年大干快上,我们抓项目扩投资,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跨越。着力构建滇川黔渝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创新驱动聚人才,融资融智抓项目,累计投资1849亿元,打响了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十三五”规划的12条高速公路全部落地建设,通车里程由136公里增至896公里、跃居全省前列,出滇入川进黔大通道增至11个;改造普通国省道105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26万公里,实施安防工程1.1万公里;成贵高铁实现通车,渝昆高铁加快推进;机场航线增至11条,迁建工程正式启动;水富港跃升为千万吨级枢纽港口。白鹤滩水电站投产发电。昭阳、水富、绥江实现通管道天然气。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五网”建设全面提质升级。

五年锐意进取,我们提质效增动能,产业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紧扣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加速构建具有昭通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16.7∶39.7∶43.6。六大高原特色产业质效齐增,苹果、竹子、马铃薯等产业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品牌优势逐渐彰显,创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2个、特色县2个,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提高到1.75∶1;电烟煤等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以新能源、绿色硅铝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发展新引擎加快形成,规上工业总产值达668亿元;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五年实干笃行,我们强规划重建管,城乡面貌得到历史性改变。按照“一主两副、多点支撑”的总体布局,突出规划管控、功能配套、公共管理、环境治理、文明创建,做强中心、做优县城、做特集镇、做美乡村,城镇化率预计提升至40.5%。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至77.76万人,省耕山水、乌蒙水乡等“城市客厅”普惠市民,城市聚集功能明显增强;水富完成撤县设市;昭通、绥江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鲁甸、绥江、镇雄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其他8个县市区达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标准,水富、绥江、威信成功创建云南省“美丽县城”,鲁甸、镇雄、永善进入评选名单;美丽乡村打造扎实推进,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勇毅担当,我们重保护抓治理,生态修复得到历史性突破。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开展“四个一”行动,打好“八个标志性战役”,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31个,“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建设实质突破。扛实源头责任,抓实“六大行动”,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创新开展“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水环境质量进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前30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国家示范城市项目建设;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达47.8%;盐津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水富、绥江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五年善作善成,我们解民忧纾民困,民生福祉得到历史性增强。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达84.2%。建成投用“市民之家”,动态调整行政权力事项1308项,变群众多头跑为“只进一扇门”、实现集中办。新增城镇就业22.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250万人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9.4%;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提升至7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至99.7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升至88%,成功创建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昭通职业学院通过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评议,昭通学院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一期基本建成,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部提质达标,“三医联动”改革扎实推进;累计投入社会救助资金140.7亿元,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群众住房需求得到基本满足;文体事业繁荣发展,荣获“中国文学之乡”称号。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22.7亿元账款。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感染病例迅速清零并保持“零”新增。

五年来,我们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改巡视反馈问题。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审计监督实现全覆盖。

五年来,全市坚决夺取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压倒性胜利,打赢了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平安法治昭通建设成效显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市县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国家安全、民族宗教、安全生产、防震减灾、应急救援、统计调查、外事侨务、地方志、人防、水文、气象、老龄、计生等工作实现新进步,工青妇、红十字、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等迈出新步伐。

各位代表!五年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四届市人民政府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202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我们踏上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开启了“十四五”新的奋斗征程,全市上下保持善始更敬终的韧劲,拿出开局就是决战的拼劲,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三个定位”“四篇文章”要求和市委“六大战略”部署,吹响大招商、招大商的号角,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凝聚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共识,以大招商引育大主体、大项目支撑大发展、大产业推动大跨越,实现了圆满收官,在起步冲刺中跑出了昭通“加速度”。

脱贫成效实现新提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五个决不允许”,充分发挥“一平台三机制”作用,设立政策性防贫保险,精准落实“三类对象”帮扶措施,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双绑”覆盖率达88.14%;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清零;扎实开展“四个行动”,群众致富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易迁劳动力就业率91.6%,“三块地”盘活利用率97.5%,9个万人以上安置区“脱贫致富示范区”样板加快打造。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1个示范园、3个示范乡镇、24个精品示范村、219个美丽村庄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与广东东莞、中山工作交接,开启与上海普陀、闵行、松江协作帮扶,乡村振兴开启新局面。

经济建设展现新气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2亿元、增长10.1%、增速全省第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粮食产量稳定在209万吨。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新增市场主体6.25万户,总量达28.35万户。实行投资“红黑榜”考核,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大比武”,新开工项目574个。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新认证“三品一标”115个,认定“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11个,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户,彝良升级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一产增长9.1%;实施工业倍增计划,70万吨水电铝项目全面建成,水电硅项目有序推进,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新增规上企业32户,二产增长11.5%;稳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新增4A级景区2个,消费市场持续恢复,三产增长9.3%。

发展基础得到新夯实。高速公路7条续建和3条新开工项目加快推进,美丽公路、智慧交通初见成效;建成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建成昭阳、威信、水富省级示范县;渝昆高铁、叙毕铁路援建工作有序推进;昭通新机场试验段开工建设;水富港中心作业区、物流园区等项目加快实施。新建5G基站2838个,中心城市和县城实现5G通信网络全覆盖。金沙江下游“风光水储”一体化项目稳步推进,全省首座智能变电站500千伏昭阳(明通)变竣工投运,中缅油气管道昭通天然气支线建设完工。6座水库建成下闸蓄水,新开工建设8座水库。

开发开放焕发新活力。巩固拓展园区平台,优化提升昭阳、鲁甸、水富3个省级开发区,拓展镇雄、彝良、大关园区联动发展,建成标准化厂房51万平方米,园区入驻企业155户,总产值378.6亿元。水富“港园城”加快建设,对外开放窗口、平台作用更好发挥。全面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四减”工作不断深化。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上线政务服务事项13738项、网上可办率98.02%。坚持“一把手”带头招商,引进市外到位资金796亿元、增长24.7%。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158.8亿元、增长7.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2.98%、12.78%。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办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举报154件、办结率82%,反馈的15个共性问题整改工作扎实推进。深入实施赤水河治理“六大行动”,扎实推进“八项重点工作”,基本完成22项年度重点任务,流域生态环境稳定向好;严格执行长江流域产业准入政策和负面清单,扎实开展“四控行动”,19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393条大小河流水质良好;渔洞水库调水水生态修复项目顺利推进。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加快实施“天保”“长防”、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830元、12500元,增长9.1%、10.8%。高质量完成白鹤滩水电站5万移民搬迁安置。全力推进“烂尾楼”整治、复工率80%,处置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5.89万户、处置率90.57%。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新改扩建幼儿园34所,新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57所,建成普通高中20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建设省级以上重点专科47个;推进“双提升”工程,完成疾控中心能力提升项目12个,建成公立医院PCR实验室11个。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累计接种疫苗883万剂次。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个。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基本养老、失业保险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各位代表!惟其艰难,才彰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这些成绩,是在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宏观形势下取得的;是在经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统筹推进巩固脱贫攻坚和促进经济稳增长的复杂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的基本前提下取得的。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特别是视察昭通重要指示精神的科学指引;在于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于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在于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和历届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在于东西协作、社会各界的倾情帮扶和全市人民的拼搏奋斗。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在此,我代表四届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者、奋斗者、奉献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中央和省驻昭单位,驻昭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昭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当前,昭通经历“三个转变”后,呈现出“三期叠加”的强劲发展态势,同时也面临“两个并重”“两个并存”“两个并列”的巨大挑战,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差。人均GDP仅为全国的35.6%、全省的50%。城镇化率低于全国24.22个百分点、全省10.55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总量28.35万户、仅占全省的7%,千人拥有市场主体55.6户、仅为全国的55%、全省的72%。产业基础弱。仅有规上企业154户,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没有1个5A级景区。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仅1户,没有1个产业链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仅有3个省级开发区,入驻企业155户,总产值378.6亿元,每亩产值仅24万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开放水平低。普通货物运输成本0.4至0.8元/吨公里、接近全国的一倍,效率低下,财务成本企高。2021年引进外资149万美元、仅占全省的0.17%,外贸进出口总额2.15亿元、仅占全省的0.07%。招商能力、水平、意识、行动较为滞后,2021年实际到位资金排全省第8位。创新能力素质不适应。干事慢半拍差一档,遇到问题只说“不能办”,不研究“怎么办”。不爱学习、不善学习,政策用不足、机遇不会抓,工作找不到感觉、拿不出状态。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昭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基蓄势,加快动能转换的关键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全面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回答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重大问题,以史为鉴,让我们在昭通发展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奋力开创美好未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历史自信、责任担当和奋进自觉;中共云南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要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改革开放、大抓创新发展、大抓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要集中精力推动产业发展,要靠项目支撑、靠招商引资、靠市场主体发展产业”,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和具体措施;市委第五次党代会深刻把握昭通发展阶段特征,提出“六大战略”的发展举措。昭通加快发展时已至势已成,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工作安排,把握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利好,加快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各位代表!善作者顺时而谋,善成者因势而治。踏上新的征程,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困难,更要审时度势,守好底线红线,坚定信心决心。当前,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地处长江上游、紧邻成渝,作为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和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支撑,昭通开发开放的活力正在释放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一沿两纵两横”对外大通道、“一核两极四中心”大枢纽加快形成;作为全省“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发展格局的重要一极,昭通赶超发展的优势和条件正在加快集成。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振兴、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交汇,昭通乘势而上的机遇正在叠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双百”大城市框架加快形成,昭通跨越发展的势能正在蓄积随着干部作风大整顿和营商环境大提升“两个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全市争先创优、奋发赶超、尊商重商招商的氛围将更加浓厚,昭通思发展、促发展的迫切愿望正在形成。这些是我们发展的时势所在,也是我们的底气所在,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锚定目标阔步前行。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特别是视察昭通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两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三个定位”目标和“四篇文章”要求,深入实施“六大战略”,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实质步伐,产业体系构建实质突围,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基本成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一)着力“五大振兴”目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统领,紧扣“二十字”总要求和“五大振兴”目标,稳步推进“七有七配套”,逐步实现昭通特点的“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推进农村产业大发展。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种养业“产加销”贯通、推进农文旅融合,因地制宜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1000户以上龙头企业、提升5000个以上合作社、培育6500个以上家庭农场;强化“双绑”利益联结,实现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培育10个以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劳务品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大力实施乡村创业行动,力争创建省级创业孵化园10个,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让乡村更美好、农民更富裕。

推进基础设施大改善。完成村庄建设实用性规划。完善村庄基础设施配套,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提高到75%以上,基本解决单一水窖供水问题。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远程医疗覆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比例提高到75%以上,村级公共文化设施达到国家标准,推动光纤网络、公交站点、电商物流、金融网点和便民超市向村级延伸,让乡村生活逐步现代化。

推进涉农要素大释放。深化“三变”改革,盘活农村“三资”,激活农民“三权”,引导城市资本向农村流动,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带农富农助农能力明显提升。坚持以市场化思维运营乡村资源资产,培育市场主体,引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以人才链接乡村与市场,让人才扎得下根、干得出彩。强化“三治”融合,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进移风易俗,引领群众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共建共治共享深入人心。

进宜居环境大提升。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率、行政村污水有效治理率提高到70%、60%以上,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0%以上。发挥“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创建30个示范乡镇、300个精品示范村、3000个美丽村庄。加强农村文化传承,加大名镇名村保护,排查治理村庄安全隐患,鼓励农户房前屋后种树养花,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安全的美丽家园。

(二)着力“产业体系”构建,深入实施产业兴市战略。牢固树立“大平台、大企业、大产业”理念和全产业链思路,实施招大引强行动,完成产业投资2100亿元以上,实现产业和工业投资占比提升至40%、25%以上,推动重点产业全链条、集群化发展。

加快发展高原特色业。以打造“绿色食品牌”为导向,聚焦六大高原特色产业,落实“一二三”行动,实现农业综合产值2000亿元以上。强化“大企业”引育,各县市区每年引进1户以上行业领先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推进“大基地”建设,打造550个以上“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加快“大品牌”塑造,创建“三品一标”产品700个以上,建成一批区域公用品牌;突出“大市场”引领,完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配套,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全产业链打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提高到2.5∶1,促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全力推进工业倍增计划立足资源优势,加快80万吨工业硅和80万吨有机硅、70万吨水电铝、光伏玻璃、光伏组件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加快三峡集团、国电投合作开发光伏风能进程,尽快落地一批新材料和铝合金制造等项目,强化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开发“园中园”,形成园区“多头”引领,做大做强园区。构建昭阳以硅铝全产业集群,智能制造、电池新材料为主,鲁甸以农特产品、马铃薯加工为主,水富以电池新材料为主,彝良以矿产开发、碳素产业园为主,大关以肉制品、竹笋加工为主,镇雄以纺织、五金为主的产业拱卫发展格局。加快沿金沙江“风光水储”一体化绿色清洁能源基地、镇雄磷基新材料园区和威信页岩气开发试验区建设。到2025年,实现有机硅产能达到80万吨、铝合金产能50万吨,硅铝产值700亿元以上,昭阳园区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金沙江绿色清洁能源综合产值达到450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达到1600亿元,力争实现2000亿元。

扎实加快服务业发展引进旅游服务头部企业,着力打造大山包、小草坝、铜锣坝为载体的“避暑休闲”,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高峡平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南丝绸之路”旅游线路,把昭通打造成为康养休闲度假区、红色文化体验区、生态观光旅游区。积极探索推进片区联动、产村融合、品牌引领、文化深耕、群众主体等农文旅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力争到2025年,建成半山酒店和高品质酒店22个,4A级景区达到5个以上,3A级及以上景区突破30个,旅游康养业总收入达450亿元。加快云南中烟物流昭通中心库建设;加快构建“3+3+5+N”区域物流格局,打造滇东北区域综合物流枢纽。培育限上企业300户以上,积极打造百亿级商圈。持续推进“金融入昭”工程,引进商业银行2家以上,培育上市本土企业3家以上。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扶持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场景应用为抓手,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数字赋能行业发展。推进信息网络提质覆盖,建设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培育5家以上跨行业跨领域数字应用平台,拓宽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应用,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三)着力“五网共建”强基,深入实施交通强市战略。坚持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五网”体系构建,突出综合交通建设重点,全面构筑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建强交通网。实施“811”公路工程,构建“两环四纵五横九联二十二出口”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县县双高速,畅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实施“235”铁路工程,加快构建“四横九纵两联多专用”铁路网,有序推进县县通高铁;实施“331”水运工程,加快构建“一通道两枢纽三中心三转运多节点”水运网,推进水运通江达海;实施“127”民航工程,加快构建“一中心一支线八通用多航线”航空网。完成交通投资2100亿元以上,促进综合交通由基本适应迈向适度超前。

构筑能源网。实施电网规模倍增计划,建成以5座500千伏、15座220千伏变电站为骨干网架的安全稳定电网。加快推进风光资源开发,着力形成新能源发展新优势;强化煤炭资源整合,加快矿山“五化”改造,提升煤矿生产安全水平,全力做好电煤保供;加快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产气量达20亿立方米以上;完善天然气“产供销储”体系,基本实现川气、缅气、页岩气互联互通和管道天然气“县县通”。完成能源投资800亿元以上。

强化水利网。建成中小型水库11件,开工大中小型水库58件,建设5件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和307件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实施金沙江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启动23个重大引调水工程项目;加快昭鲁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和2个中型灌区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完成水利投资250亿元以上,基本消除工程性缺水。

(四)着力“宜居宜业”创建,深入实施城乡融合战略。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规划,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建成鲁甸至大关(G247)、鲁甸至昭阳北闸(G352)昭鲁一体化发展快捷大通道,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推动同城化发展,加快“双百”大城市建设进程。支持镇雄打造副中心城市、水富基本建成“港园城”融合发展试验区、威信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巧家打造湖滨生态旅游城市;加快大关县城避险搬迁前期准备工作;加快盐津水田新区建设,坚持“分步实施、急者先行、属地为主、各方整合”原则,实施避险搬迁;推进彝良、永善、绥江县城特色化发展。稳步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加快出台农业人口进城同城化待遇政策,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提升城品质内涵。严格执行国家城市建设标准,严格把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天际线、地标性建筑、城市轮廓、城市主色调设计。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打通城市堵点,破解“城市病”。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公园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不断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运管服务平台,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提速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融合,实施“十县百镇”提质工程,着力加强3万人口规模重要节点集镇发展,充分发挥集镇承上启下、城乡融合纽带作用。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规划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双向良性互动,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五)着力“问题导向”整治,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检验各级干部“立场、品质、意志、能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好“三大保卫战”,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争当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

系统推进流域治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赤水河流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执行“一决定一条例”,盯住突出问题彻底整改整治,确保赤水河出境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长江“十年禁渔”,统筹乌江等“三大水系”保护治理,继续推行“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巩固治污清水净湖成效,确保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100%达标。加强渔洞水库等重要水源保护区“两污”治理及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让群众喝上安全放心水。

全力改善空气质量。强化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重点领域污染物的排放许可与监管治理,促进绿色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走在全省前列,实现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加快电煤、气煤替代,严格超排放车辆淘汰,引导能源消费向绿色转型。全面落实《昭通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让群众呼吸更清新的空气。

全面守护昭通净土。深入落实《云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统筹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问题整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5%以上;扎实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和治理修复,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持续推动生态廊道建设,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90%以上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51%以上、湿地有效保护率60%以上。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坚决扛实“三线一单”责任,科学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绿色产业体系,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争创节约型机关、家庭、学校、企业,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市,擦亮“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心旷神怡”的大美昭通名片。

(六)着力“人才生态”建设,深入实施人才支撑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立足事业需要和产业行业发展引育人才,加快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完善人才引育机制。优化人才引进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创优留人机制,最大限度吸引、释放人才活力。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大力招引工业经济、园区经营、城市规划、金融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领先专家和技术人才,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0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60个、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1.8万人,实现人才总量突破50万人,人才贡献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加快教育人才发展深化“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持续完善“名师、名班主任、名校园长”培养使用机制,推进教师队伍全员分类岗位技能培训,打造新时代“大先生”队伍。新改扩建幼儿园339所、义务教育学校2000所、普通高中64所,培养引进各类教师人才1.2万人,实现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建成全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支持昭通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精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全省平均水平。

实施人才强医工程。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行基层医疗人才“县管乡用”和乡村医生“乡管村用”。加强医教协同培养,实现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2.67人。加强中医药工作,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全力推进与全国一流医疗校院合作,把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打造成为高层次医疗专科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准科研创新转化平台,构建区域医疗服务供给新高地,带动全市医疗水平整体提升。

创优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人才保障,创优人才生态和提升服务水平,让人才放心安心、舒心创业。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抓实“八五”普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好第五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提升信访维稳工作水平,持续深化平安昭通、法治昭通建设。强化社会保障,让群众生活更有质感、更有温度。建强民族宗教工作人才队伍,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良好局面。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三、2022年工作重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市委“六大战略”的关键之年,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第一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人代会精神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生态,坚持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改革开放、大抓创新发展、大抓绿色发展、大抓作风整顿,坚决确保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实现上述目标,要抓好8个方面重点:

(一)坚持“巩固第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作为首位任务,实施“四个行动”,加快乡村振兴。

实施巩固提升行动。全面普及使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落实“五个决不允许”要求,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出台贫困人口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努力盘活易地扶贫搬迁“三块地”和安置区产业基地、扶贫车间等资源资产,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强化技能培训,促进高度组织化就业服务,确保“三个转移就业率”分别保持在80%、85%、90%以上,让群众有就业、有增收。

实施示范引领行动。巩固拓展与中国农大合作成果,压实各级主体责任,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安排资金,加快“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建设,确保3个重点实验村见成效,梯次启动15个推广示范村建设。加快昭阳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分解细化“百千万”示范年度创建清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完善市县领导领衔示范乡村建设机制,扎实推进25个示范乡镇、90个精品示范村、744个美丽村庄建设,示范引领乡村振兴。

实施产业发展行动。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种植面积756万亩、产量211万吨。坚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文化等资源潜力,打造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家庭农特产加工、手工制作,建成特色产业专业村130个。坚持村级主体、市场主导,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培育合作社1400个、市级及以上示范社40个,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帮扶带动农村低收入家庭覆盖率100%。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聚焦“七有七配套”,完成317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硬化农村公路1900公里,实施安防工程1400公里;建成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92座、污水处理设施96座;改造农村户厕10.39万户,建设自然村卫生公厕689座;完成乡镇幼儿园等级示范创建20所;8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50%以上乡镇卫生院达到省甲级标准;加快培育乡贤文化、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坚持“发展为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紧盯“六稳”“六保”要求,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扩大有效投资。全力筹措项目前期费,强化项目库建设,推动前期储备项目转化率达30%以上、项目支撑率达130%以上、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支撑率达60%以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03亿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五网”投资力度,深度谋划推动一批城市更新、水利工程、“两污”治理、新基建等重大项目。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产业和工业投资占比稳步提升。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实现增长30%以上。

激活消费潜能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发展电子商务、体验消费、夜间经济等业态,确保批零住餐分别增长15%、18%、22%、22%以上。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物流体系,着力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农村市场购销两增。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打造直采直销基地,加强与佳沃集团、淘宝教育等合作,培育电商示范企业10户以上,确保网络交易额达168亿元、增长12%。

提高调控水平。落实好跨周期调节要求和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稳定市场预期。健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谋划、申报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债券资金争取。细化阶段目标,强化调度分析,坚持开展“红黑榜”考核和项目“大比武”,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三)坚持“产业为重”,有效增强发展动能。把抓产业作为抓发展的根本之策,拓平台、引龙头、扶企业、强支撑,确保完成产业投资100亿元以上。

做大平台载体。坚持以“规划最高、管理最顺、政策最优、服务最好”为导向,以最快速度、尽最大努力完成园区规划修编,加快完善“管委会+投资公司”实体化运作模式,建立健全“审批入园”“园区代办”、园区发展考核机制。强化基础配套,力争储备工业熟地5000亩以上,建成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争取引进入驻企业30户,确保产值突破420亿元。加快“园中园”布局,推进铝合金加工、硅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集聚区,支持镇雄、彝良等申报省级开发区。

做强产业支撑。紧扣省委省政府“绿色食品牌”部署,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巩固提升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产业基地水平,创建“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90个、“三品一标”85个,再建30万吨苹果保鲜设施和3条苹果分拣线,招商引进苹果高附加值企业促进产值提升、果农增收。加快镇雄竹产业园区建设,支持现有竹笋、马铃薯、花椒、天麻企业提质扩容,培育10户以上省级龙头企业、45户以上市级龙头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1.9∶1,一产增长8.1%以上。实现水电铝二期全部达产,铝合金深加工取得实质突破。建成40万吨工业硅、40万吨有机硅项目,昭阳智能制造、电池新材料等园中园有新突破,镇雄纺织园区“投建招运”一体化模式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鲁甸、水富、彝良、大关园区产业水平得到新提升。加快磷产业开发前期准备,组团式招商取得成效。抓实工业企业培育、纳统,新增规上企业30户以上,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支持建筑企业资质等级升级,确保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新增限上企业和大个体100户以上,带动三产增长9.1%以上。

做实数字经济编制完成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建成5G基站3000个,实现出口带宽1.8T;启动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等数字化改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烟草、能源大数据中心等平台,推进数字技术在政务管理、社会治理等行业应用,赋能城市、交通、教育、医疗等行业发展,实现数字经济产值35亿元。

(四)坚持“项目为王”,不断夯实发展支撑。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理念,坚持一切跟着项目走、一切盯着项目干,不断增强发展支撑和后劲。

加快建设一批交通项目。推进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扫尾和“互联互通”工程建设,确保宜昭二期、都香、镇七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启动沿江、麻彝、永盐、中赤、盐镇5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永雷、绥水、盐津串丝至四川珙县高速和G352北闸至鲁甸、S301水富至巧家等项目前期工作。抓实铁路援建,确保叙毕铁路通车运营,渝昆高铁加快建设,推进昭通东站、彝良站、盐津站规划建设,协调推进攀昭毕、昭六、宜西攀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水富港中心作业区建设,完成水富至溪洛渡高等级航道整治。力争昭通新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加快推进永善、镇雄机场前期。

推动建设一批能源项目。开工建设500千伏荣兴变二期、220千伏新城变、110千伏七里变等输变电工程,新增变电容量1896兆伏安,新建线路344.65公里。有序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开发,加快海坝、小羊窝光伏发电项目进度,力争新开工风电、光伏发电项目12个。加快推进昭阳区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启动鲁甸、巧家、永善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页岩气开发有新突破。推进天然气管网和页岩气输送专线建设,新增2个县通管道天然气。加快47个煤矿升级改造,确保原煤产量达1200万吨以上。

推进建设一批水利项目。建成彝良松林、新场2件水库,新增供水能力1913万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02。启动建设镇雄安尔等6件水库。加快推进金沙江水资源综合利用和镇雄红岩水库2件大型项目、昭阳岔河等23件中小型水库、润昭引水工程等5件引调水项目前期工作。实施206件农村供水保障工程,解决50.37万人水窖供水、水源不稳定供水问题。

(五)坚持“企业为基”,持续增强开放活力。做好政府工作,没有企业作为基础力量不行,必须重视服务企业,抓招商引资,抓企业产出。要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启动实施招商引资攻坚年,扩大开发开放,推动市场主体增量提质、高效发展。

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全面落实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建立市场主体帮扶机制,力争新增市场主体6万户以上。实施民营经济壮大工程,完善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扶持、上市奖励等政策,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组建昭发展集团,力争国有企业资产增长10%以上。

提升招商引资效能。全面推进招商引资春夏攻势、秋冬决战行动,依托大企业、大平台、大产业,坚持“一把手”带头招商,强化以商招商、企业团队招商,着力在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5户以上,力争到位市外资金增长40%,产业到位资金占比提高到40%以上。完善督查考核评价机制,市政府班子成员主动认领招商任务、各经济工作部门至少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各县市区至少引进2个亿元以上项目。

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制度,健全市场主体“说了算”的评价体系。研究出台更多阶段性、组合式惠企政策,推进市县同权、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件事一次办,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更少、流程更优、服务更好、项目落地更快的一流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全力推动无效或低效占用要素资源的市场主体出清。筹办好昭通苹果品鉴峰会等会展活动。扩大与先进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发挥通道优势,主动融入滇中新区、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积极参与“双循环、内循环”发展格局中取长补短,实现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契合错位发展。

(六)坚持“品质为尚”,推进城乡内涵发展。坚定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大抓城市建设完成中心城市规划设计,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完善路网结构,改造城市输水管网,新建地下综合管廊1.57公里,改造完成90个老旧小区,打造全省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启动广东会馆等历史文物修缮保护工作,传承历史文脉,植入新业态,焕发古城魅力;高水平建设苹果之城,加快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启动昭鲁快捷通道升级改造和大关至鲁甸(G247)建设,全力推进“双百”城市建设。

提升城乡品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创建成果,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云南省“美丽县城”创建,扎实推进“绿美行动”和城市立面改造,建设一批街区花园、节点公园、口袋式和串珠式小花园,新增城市绿地66万平方米;大力整治“两违”建筑,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稳定保持100%、98%以上。支持镇雄、水富副中心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深入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做优集镇、做美村庄。充分发挥集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功能,创建一批特色集镇,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重要节点中心。

提升管理水平。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一网统管”。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云南省物业管理规定》,加快智慧物业建设,推动物业管理服务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加快“烂尾楼”处置,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坚持租购并举,推进38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完善进城农民城市化待遇,支持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让城市更智慧、更温暖。

(七)坚持“环境为先”,全力擦亮生态品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守护好昭通的“绿色财富”。

打造治理样板典范。坚决扛牢源头责任,全面推进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保护治理督查审计问题整改。完善多渠道投入机制,用好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建成国家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完成年度重点任务。严控赤水河两岸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严禁贴线压线开发,深入开展“四控行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建设沿河乡村振兴示范,全力打造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和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加大保护修复力度。整改销号31个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推进火电厂、水泥厂等超低排放改造,抓实扬尘污染防治,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9%以上,其他县(市)不低于95%。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国控断面和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大力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建成一批沿河化肥农药减量示范区。

提升生态建设质量。全面实行林长制,保护森林资源,完成营造林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8.3%以上。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工程,加强大山包、乌蒙山、药山等自然保护区管护,推进滇东北昭通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试验基地建设。抓好流域坡耕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建设,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提升水土涵养功能。

推动绿色生产生活。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健全招商“负面清单”,绝不要带污染的GDP。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倡导绿色出行,建成公共充电站15个、分散式公共充电桩60个。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创建一批“绿色家庭、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绿色社区”。

(八)坚持“民生为本”,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万家忧乐放在心上,多谋民生之利,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支持绥江、水富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新改扩建幼儿园60所。加快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推进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和市职教中心二期建设,理顺昭通职业学院管理办学机制,支持昭通学院加快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办学水平。加快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一期开业运营,稳妥推进二期建设。创建5个名中医工作室,建成昭通市和镇雄县2个传染病医院,建立医防协同融合的全民健康促进机制。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开展文体事业补短板行动,支持文化繁荣、促进全民健康。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落实灵活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以上。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76.8万人以上。加强留守儿童、失独家庭、残疾人、老年人等关爱服务。完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提升市域治理效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安全风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实禁毒防艾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坚持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金融领域、“三品一特”安全监管。推进“互联网+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加快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强化退役军人服务,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支持工青妇、红十字、科协、残联等事业发展。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树牢政府“五个形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树牢政府忠诚形象。把忠诚作为政府最鲜明的品格,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严格落实“第一议题”等制度,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中央、省的决策部署和市委的工作要求,以实干彰显担当,以实绩诠释忠诚。

树牢政府法治形象。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健全重大决策“听证”和法制审查机制,严格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政务公开等工作,始终做到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察监督、审计统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树牢政府创新形象。以制度创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流程再造,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精准落实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开拓创新、探索实践,以工作成效论业绩,以解决问题论英雄。

树牢政府为民形象。深入推进作风革命和效能革命,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落实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腾出更多时间为群众办实事。深化“放管服”改革,用政府减权力的“痛”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

树牢政府廉洁形象。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常态化抓好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严控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用政府过“紧日子”换来百姓过“好日子”。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扬帆起航正当时。站在昭通发展的历史新起点,阔步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开新局,笃行不怠谱新篇,奋力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 词 解 释

1. 四粒扣子:脱贫攻坚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巩固提升。

2. 四篇文章: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设施建设。

3. 两不愁、三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4. 五网: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五大基础设施网络。

5. 世界一流“三张牌”: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6. 一主两副、多点支撑:“一主”即昭通中心城市;“两副”即镇雄和水富副中心;“多点”即巧家县、彝良县、威信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

7.“四个一”行动:守住一片蓝天、护好一江清水、绿化一方群山、建设一座果城。

8. 八个标志性战役:重要水库保护治理攻坚战,以金沙江为重点的三大水系保护修复攻坚战,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攻坚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

9. 六大行动:赤水河全流域全面禁渔行动、“两污”治理行动、面源污染防治行动、生态修复行动、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10. 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拍摄制作市级河流(水库)基本情况及问题清单、治理目标清单、措施清单视频资料,并拷贝在U盘上,以“总河长令”下达给每一位市级河长,对照问题清单逐项落实,结果作为治河理水考核评价依据之一。

11.“三医联动”改革: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12. 三个定位、四篇文章:“三个定位”即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四篇文章”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滇东北开发开放、人力资源开发。

13.“六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市战略、交通强市战略、城乡融合战略、生态优先战略、人才支撑战略。

14.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15. 五个绝不允许:决不允许1户脱贫户返贫、决不允许1户易迁户回流、决不允许1户易迁户没有充分就业、决不允许出现排查不到位导致返贫、决不允许出现风险但帮扶不到位的情况。

16. 一平台三机制:“一平台”即“建救助平台”,在县级政府层面建设面向困难群众的救助平台;“三机制”即建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建扶志扶智机制。

17. 三类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18. 双绑:龙头企业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

19. 四个行动:“感恩奋进”行动、“就业帮扶”行动、“素质提升”行动、“激励引导”行动。

20. 三块地:耕地、林地、宅基地。

21.“百千万”示范工程: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10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0个精品示范村、10000个美丽村庄。

22.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3. 四好农村路:建好农村公路、管好农村公路、养护好农村公路、运营好农村公路。

24.“风光水储”一体化:因地制宜采取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多能源品种发电、互补融合,提升电力储能,统筹各类电源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

25. 四减:行政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

26. 八项重点工作:赤水河流域截污、治水、固土、增绿、减人、转型、共生、协同八项重点工作。

27. 四控行动: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

28. 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9.“双提升”工程: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疾控机构核心能力提升工程。

30. 三个转变:正由集中优势兵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转变;由主要依靠上级资源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向发挥自身优势抓改革谋发展促跨越转变;由聚焦城乡面貌改造升级,向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转变。

31. 三期叠加:正处在奋起直追、缩小差距的关键期,正处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机遇期,正处在厚积薄发、赶超跨越的黄金期。

32. 两个并重: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与促进群众致富并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接续乡村振兴并重。

33. 两个并存:生态地位特殊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保护不够与发展不足并存。

34. 两个并列:发展不充分与不平衡并列,质量不高与结构不优并列。

35. 一沿两纵两横:“一沿”即沿金沙江通道(成渝—昭通—昆明);“两纵”即成渝—昭通—昆明/北部湾通道、成渝—昭通(威信、镇雄)—贵阳通道;“两横”即攀枝花—昭通(中心城区—镇雄)—毕节通道、凉山—永善(绥江)—盐津—威信—遵义通道。

36. 一核两极四中心:“一核”即昭鲁大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两极”即镇雄(威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水富(绥江)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四中心”即巧家、盐津、永善、彝良县域交通枢纽。

37.“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千亿级绿色能源及制造业产业集群、千亿级绿色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千亿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38.“双百”大城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从中等城市迈入大城市行列。

39.“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一体。

40.“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1.“二十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42. 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43. 七有七配套:“七有”即有卫生室、便民超市、乡村书屋、幼儿园、金融网点、公交站点、电商物流;“七配套”即配套村庄实用规划、产业就业和集体经济、“两污”处理设施、文明乡风和宜居环境、网络设施、公共厕所、乡愁记忆馆。

44.“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45. 农村“三资”: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

46. 农民“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47.“三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融合。

48. “一二三”行动:省委、省政府对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作出的新部署、新举措,“一”指一县一业,“二”指种子端和电商端,“三”指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

49.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即农业种植在源头,农产品走在餐桌尾端,着重解决农产品种与销的问题;“农头工尾”即农业在前端、工业在尾端,推进一产与二产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种得好,更要销得好。

50. 头部企业: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很深的影响、号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对该地区、该行业或者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

51. 半山酒店:是充分展示云南优美生态环境、独特旅游资源,依托高品质住宿产品,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并具有深度体验感的“精品酒店+”旅游目的地,是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后的文旅融合新型产品供给。

52.“3+3+5+N”区域物流格局:即全市建设3个省级物流枢纽、3个市级物流园区、5个县级物流中心、N个末端服务点。

53. 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即在重点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服务)收入三方面均实现“倍增”。

54.“811”公路工程:建成通车800公里高速公路,实施1万公里农村公路和1万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

55.“两环四纵五横九联二十二出口”高速公路网:“两环”即昭阳中心城市绕城高速、镇雄中部环线;“四纵”即沿江高速,银昆高速,宜昭高速,宜宾经威信、镇雄至赫章高速;“五横”即绥江经水富、高县、珙县至兴文高速,雷波经永善、盐津、威信至叙永高速,永善经大关、昭阳、镇雄至毕节高速,金阳经巧家、昭阳至威宁高速,宁南经巧家、会泽至威宁高速;“九联络”即昭乐高速串佛段,G4216永善连接线,麻柳湾至彝良高速,鲁甸至巧家高速,格巧高速,昭通经会泽至昆明高速,永善至盐津高速盐津至筠连段,盐津至镇雄高速,镇七高速。

56.“235”铁路工程:建成叙毕、渝昆2条铁路,启动建设攀昭毕、昭六、宜西攀3条铁路,做实沿金沙江、东川至巧家、内昆铁路扩能工程(昭通—会泽—昆明)、昭通至西昌和中心城市轨道交通5个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57.“四横九纵两联多专用”铁路网:“四横”即攀昭毕铁路、西昭六(西昌—昭通—六盘水)铁路、镇盐永铁路、镇雄果珠至昭阳铁路;“九纵”即内昆铁路、成贵铁路、渝昆高铁、叙毕铁路、宜西攀铁路、内昆铁路扩能改造(昭通—会泽—昆明)、沿金沙江铁路、东川至巧家铁路、六镇威珙铁路;“两联”即盐津至筠连铁路联络线、威信至珙县铁路联络线;“多专用”即扶贫铁路专用线、内六铁路昭通南站合盛硅业铁路专用线、昭通水电铝铁路专用线、镇雄煤矿区铁路专用线、水富港扩能工程进港铁路专用线、水富港扩能工程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镇雄以勒至乌峰镇铁路专用线等。

58.“331”水运工程:建成溪洛渡、白鹤滩、向家坝3个库区高等级航道,新扩建溪洛渡、白鹤滩、向家坝3个翻坝转运系统,启动横江复航。

59.“一通道两枢纽三中心三转运多节点”水运网:“一通道”即金沙江水运通道;“两枢纽”即水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巧家区域性港口物流枢纽;“三中心”即昭阳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绥江水上旅游集散中心、永善商贸服务型物流中心;“三转运”即溪洛渡、白鹤滩、向家坝电站库区翻坝转运系统;“多节点”即金沙江沿线的其他港口、码头。

60.“127”民航工程:建成昭通机场并转场投运,推进镇雄、永善2个机场建设,推进巧家、彝良、威信、盐津、大关、绥江、水富7个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61.“一中心一支线八通用多航线”航空网:“一中心”即昭通新机场;“一支线”即永善运输机场;“八通用”即镇雄机场、盐津机场、彝良机场、绥江机场、威信机场、巧家机场、大关机场、水富机场;“多航线”即在现有航线的基础上开拓更多航线。

62.“五化”改造: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改造。

63. 城市“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

64. 三大保卫战: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

65. 一决定一条例:《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

66. 三大水系:市域内的金沙江下游、长江上游干流和乌江三大水系。

67. 碳达峰、碳中和: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净零排放”。

68.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69. 三个转移就业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易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率。

70. 六稳、六保:“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71. 三品一特: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