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国内新闻 >> 新闻详情

“城”势而上谱新篇 ——昭通市城乡建设发展纪实

2022-08-04 10:05编辑:余庆德

来源:昭通新闻网 北纬29度

盛夏的傍晚,炽热的阳光渐渐退去,微风轻抚大地,昭阳区龙泉街道龙泉路社区武警部队家属区内,宽敞的院子干净整洁,花坛里的绿植生机盎然。32岁的肖莹正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玩耍,脸上挂满了甜美温柔的笑容。

“我们这里属于老旧小区,以前连道闸都没有,也没有物管进行管理,垃圾乱扔、车辆乱停、小广告乱贴、被子床单乱挂的情况很多,随便什么人都能够进来,住户特别没有安全感。”肖莹说,自从昭通市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以来,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志愿者经常来巡查,宣传相关政策、助力环境卫生整治、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现在小区环境卫生好多了。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城市建设和发展关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昭通市委、市政府推进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建设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目标,坚持规划引领、高位统筹推进,坚持破旧立新、完善城市功能,坚持民生优先、增进人民福祉,打造好“人民城市”。10年来,昭通城市建设加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高起点谋划高品质布局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先导及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市委、市政府坚持从昭通实际出发,超前谋划,加快推进新一轮昭通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不断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明确空间发展时序,“一主两副、多点支撑”的城市架构基本形成,全域推进城市建设与开发。

城市规划有了精准的定位,昭通上下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进城市化系统工程。在昭通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坚持规划引领、组团特色发展、交通带动、产业支撑、整治提升、整体联动,同时,坚持统筹空间、规模和产业三大结构。定位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突出功能、业态、特色三大重点,结合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新型城镇化三大任务,着眼于昭阳城区和鲁甸、靖安三大组团,立足组团、小镇、特色村庄三个层次,定方向、定目标,求突破。

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的99.02平方公里增至2021年的133.5平方公里。中心城市规模稳步扩大,“一城三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昭阳中心城区建成区达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至77.8万人,“秋韵昭通·苹果之城”的迷人魅力进一步展现。靖安、卯家湾等69个集中安置区(点)的35.47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25.04%提高到2021年的40.5%。

用“绣花”功夫抓好城市治理

近年来,针对种种城市乱象,昭通市“下重药、治沉疴”,制定出台《昭通市城市管理条例》《昭通市城市河道管理条例》两部地方法规,实现城市管理有法可依。积极探索智慧城管新路径,昭阳、鲁甸配套建设公园“智慧停车场”,水富搭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监督平台,城市管理智能化、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拆除城乡违规建筑402.3万平方米,全力消除“蜘蛛网”“牛皮癣”、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城市顽疾。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3个(鲁甸、镇雄、绥江),其余8个县(市、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并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全国文明城市提名2个(昭通市、绥江县),国家级平安县城1个(水富市),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盐津县),实现城市更加协调、干净、清爽,“大美昭通”愈加亮丽。

“利济河以前是污水沟,河道沿岸臭气熏天,夏季蚊虫乱飞。现在被整治得很清爽,还有滨河漫步道,我经常都从这里走。”市民陈开荣说,随着昭通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项目的实施,昔日的臭水河变成了景观河,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10年来,昭通市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7座、城市垃圾处理设施18座、垃圾中转站35座,建成排水管网1520公里,城市(县城)“两污”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消除全市内涝点31个,建成各类绿地4972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由2012年的11.92%增至37.24%。昭阳区省耕国学文化公园、乌蒙水乡公园、望海楼公园,鲁甸县朱提文化公园,镇雄县人民公园等一批主题公园和口袋公园相继建成投用,成为居民休闲、运动、赏景的好去处。昭通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投资21.55亿元的16类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建成投用城市公厕686座、洗手设施8437座,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更加宜居,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坚持人民至上的城市初心

城市的核心是人。近年来,昭通市围绕居住、出行等基本功能,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全力打通各类“断头路”、拥堵点,畅通城市路网“微循环”,做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建设建成区道路1087.42公里;强化供水管网建设,建成供水管网1407.89公里;“川气入昭”管道建成通气,“缅气入昭”管道全线贯通,建成燃气管网763.61公里。实施道路、路灯、管线等设施设备改造维护工程,不断提升道路通行舒适度,并形成景观效果。高标准建成大山包昭璞绿道,打造省耕国学文化公园环湖跑道、乌蒙水乡环湖跑道等慢行交通系统,市民出行“体验值”不断提升。

同时,昭通市以安居宜居为目标,坚持民生优先,持续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着力抓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7.2万套,建成保障性住房7.55万套,发放租赁补贴10.7万户,全市近38万名住房困难人员实现了安居梦;投资29.44亿元完成519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48914户居民;加快“烂尾楼”整治,实行“一楼一策”、分类推进;开发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品质楼盘,满足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

未来5年,昭通市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紧扣“双百”大城市目标,建设高质量的中心城市,促进昭阳城区、鲁甸片区、靖安新区“三位一体”同城化发展;统筹县城、集镇、乡村互融共进、协调发展,建设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高品质城市,实现破茧蝶变、华丽转身。

昭通日报记者:谭光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