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国内新闻 >> 新闻详情

昭通一栋翻新的老屋,告诉了我们什么

2023-06-28 11:19编辑:陆元华

来源:昭通日报


镇雄县中屯镇齐心村,离开村庄多年的周昌发三兄弟将旧居翻新,

命名明华山房,这里的一木一瓦、一砖一石,承载着农耕文明记忆,传递出耕读为本的思维,告诉人们即便身处洼地也要眺望远方。

最初,周昌发想把老宅改造成村民办事的公共场所,但随着改造工作的推进,最终,周昌发三兄弟决定将老宅改造成乡村博物馆,用这一座以石头为建筑主体的老宅,讲述一个乡村耕读为本的故事。

于是,占地600平方米的明华山房被赋予多种功能和多重含义。

入院大门有对联“明邻里情行朴素事,走乡间路去浮华心”,表达了质朴的家风和乡风。

进入大门,有“远方”两个字的书形石雕,或许蕴含着周昌发三兄弟从小就有走向远方的梦想。

以石头为建筑主体的明华山房,其内部功能分为三部分。明华书屋陈列了种植类、养殖类、文学类书籍,墙壁上张贴木条刻制而成的“老人常说”,近100条乡间俚语展示了丰富的民间教育要义;农耕记忆馆陈列着家居用具、农耕用具,乡村生产生活的场景跃然其中;“乡间共话”是村民的议事场地,是村民自治的一个载体。

20多年前,“别人家的孩子”周昌发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师范生,其弟周昌才成为村里第一位大学生,最小的弟弟周一楠也上了大学。至此,那里的村民开始给孩子讲周昌发三兄弟的故事,在一次次重复的故事里,在时代的变迁中,一些青少年走出了村庄。

2022年农历二月初一,明华山房改建动工,收集物件的工作同时开始。2022年6月16日,明华山房改建完毕并投入使用。

“收集物件有系统考虑,用煤油灯、陶罐、砂锅等日用品再现生活场景,用石磨、风簸、背垫等再现生产场景。”周昌发试图在明华山房构建乡村的一段历史图景,留住正在消失的农耕文明。

周昌发认为,只有让文化、教育植入村民心中,或许才会慢慢形成改变的力量。

20世纪20年代,明华山房的第一代主人周海明离开四川宜宾,一路辗转一路学艺,到达镇雄县齐心村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石匠了。


“村里村外的很多石器都出自祖父的手。”提及祖父的石匠精神,周昌发掩饰不住自己的深情。

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明华山房位于院子村民小组,不远处是齐心村两所小学之一的院子小学,因为各种原因,在那里就读的学生迁移到其他学校就读,虽然上学之路远了,但那里的孩子们仍在坚守读书之路。

2023年2月20日,大多年轻人被时光裹挟着,或务工或就学,相继离开齐心村,而明华山房仍安静地矗立在大山中,默默地告诉来来往往的人,用什么方式离开,又用什么方式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