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国内新闻 >> 新闻详情

端稳就业“饭碗” 鼓起致富“腰包”——昭通市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3-06-28 15:28编辑:陆元华

来源:昭通新闻网 北纬29度 

2023年,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时,镇雄县以勒高铁站迎来了第一批成建制包高铁输出的务工人员;6月20日,北京、四川的3家餐饮企业与中新惠农签订了8000万元的昭通小肉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昭通小肉串”从业人员达7万人;在昭阳区靖安安置区1200亩香葱基地,不能外出的搬迁劳动力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忙着拔葱、挑拣、打捆……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要求。近年来,昭通市紧紧围绕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按照“稳存量、调结构、树品牌、促增收”思路,抓实稳岗留岗、信息摸排、岗位推送、集中输出、技能培训、服务保障、“局长直播带岗”、本地就业服务等8个环节,全力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题,千方百计促进全市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更加稳定就业,让脱贫劳动力端稳就业“饭碗”,鼓起致富“腰包”。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需在提高组织化、市场化、便利化程度上下功夫。昭通以村为单位建立劳动力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掌握劳动力情况;完善政府主导、村级发动、中介输出、企业接收、稳岗就业“五位一体”机制,实现与省外274个重点地区及企业的常态、长效对接;抓住春节前后“窗口期”“黄金期”,抓实“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三门闭环管理,开展有组织转移输出。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分级分类布局用工市场,精心打造昭通劳务品牌,“昭通小肉串”“盐津大厨”“镇雄五金工”等10个劳务品牌带动就业35万人。紧扣绿色食品特色产业、绿色能源及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打造,带动96万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据统计,全市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连续五年稳定在80%和85%以上,转移就业人数总量、省外就业人数总量稳居云南省第一。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优化服务是关键。昭通按照“劳动力转移就业到哪里,跟踪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与省外274个重点地区和企业建立劳务协作长效机制,充分依托本地195个就业创业服务站、28个驻外工作站、127个就业监测点和用工企业联络员,派出43个稳岗工作组128人,积极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动态调岗、权益保障等服务;发挥基层就业服务网格作用,对离岗返乡回流人员进行动态监测,建立返乡劳动力“一对一”就业帮扶台账;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在外流动党组织作用,实行党员“1+X”包保帮扶机制,为外出务工人员及家人提供就医就学、生产生活、权益维护等全方位的关爱服务。创新推出“局长直播带岗”就业服务新模式,通过实地考察企业用工环境,制作声像并茂的岗位视频,让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岗位情况;创新成建制输出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筛选确定189户有规模、有层次、有信誉、有培训、有保障“五有”重点企业,与本地劳务合作社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结对,通过村级发动、政府组织、企业接收实现规模化成建制“点对点、一站式”集中输送;创新本地企业和就业困难劳动力双向服务制度,在全市建立就业服务联络员制度,由人社干部包保到户,送服务上门,促进人岗快速匹配,实现双向精准服务。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还需加强技能培训。昭通按照“产业所向、市场所需、群众所愿”的思路,坚持“农村劳动力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聚焦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劳务品牌打造、省外发达地区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劳动力所从事的工种,精准摸清培训意愿。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通过实施“培训+就业”模式,培训后就业率达80%以上;积极探索“异地培训”,通过“就业+培训”提升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参训人员月平均工资较培训前增加1000元。以灵活授技、靶向传技推动实现培训与转移就业无缝衔接,增强培训实效,不断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