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国内新闻 >> 新闻详情

这个腾冲人40年只做一件事

2024-04-18 10:48编辑:陆元华

来源:腾冲融媒

何为“匠人”?

即慢工出细活。

由单纯的手工经过铁杵磨针的历练

在重复执着于一件事时

把专注、思考带入其中

久而久之,水滴石穿......

| 在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花甲之年的杨恩田专注地坐于桌前,正忙着修改木雕,只见他动作娴熟,双手来回推送间,木雕工艺品逐渐成型。

日前,记者来到杨恩田家里,听他讲述坚守建筑手艺四十载背后的故事

现年61岁的杨恩田是腾冲绮罗人,1981年,年仅18岁的他凭着兴趣爱好,从事古建筑大木作技艺学习操作,师从彭伟武。“一开始,是帮施工队搞古建筑彩绘,彩绘的过程中,偶然看见一个小亭子、老房子会觉得很亲切。”时至今日,杨恩田仍清晰记得,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向往与憧憬。

经过两年的苦学,杨恩田扎实掌握了手艺。1983年就读云南艺术学校学习舞台美术,同年开始从事古建筑彩绘及大木作技艺学习,参与修建来凤公园的寺院建筑,学习建造宫式木结构建筑,对中国古建筑艺术,历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也是此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标准,才过得了心里那一关”的“工匠精神”在杨恩田身上悄悄萌芽。

作为一位比较全面的民间工艺匠师,杨恩田不仅擅长木雕,而且对泥塑、绘画、浮雕、石刻也颇有研究,加上自身社会生活的锤炼,他对古建筑营造技艺有着深刻的意识。

1986年,杨恩田回腾冲文化馆工作,其间一直负责古建筑文物修复工作,在脆弱而又珍贵的文物面前,他用静心、细心、耐心日复一日地描画、纺织、修补、临摹,让人们看到工匠精神对守护传统文化的意义。

多年来,杨恩田始终奔走在古建筑文物修复和园林景观建设的第一线,兢兢业业,亲自考察、设计、修改建设方案,亲自到场实践,监督,将其精湛的石作大木作技术应用到多个古建筑修复工程中,同时担当了多个园林景观建设的把关人。如腾冲市和顺镇艾思奇故居恢复重建工程、腾冲文星街修缮工程、和顺牌坊修缮恢复工程、文治广场抢救性修缮工程、靖边广场建设工程、东湖二期滨水园林景观工程和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司莫拉”中寨佤族风情村等。

对于建筑,有的人说它是遮风避雨的居所,或是幸福温暖的港湾,也是正在书写的历史。杨恩田这样理解:“我们做的东西就是一种大地艺术,能够在大地上留下自己的一点点痕迹,把我们所学的艺术、文化,通过信息反馈折射到大地上来,让人们永远享受这个艺术品的美,这个也是广泛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方式。”

为更好地保护腾冲的历史建筑,将腾冲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唤醒沉睡的历史记忆,打造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杨恩田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工作专注倾心,对细节追求完美,对技艺不断磨砺。也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这样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品质,让他身上散发着光芒。

“在众多工程项目中,最有感觉最难盖就是东湖的凤仪楼,单讲设计过程我们就到多地进行过详细的调研,很复杂。按照我的想法,应该说凤仪楼是集近几十年学习的大成。”提起自己的作品,杨恩田眼里放光,言语间无不自豪。

从精致的木雕工艺品,到亭台楼阁、祠堂庙宇、石雕古墓,经过多年辛勤努力,杨恩田渐渐成了有名的古建筑营造师,文物修缮匠师。

|2020年8月杨恩田被授予“保山工匠”称号

杨恩田凭借过硬的手艺,赢得口碑并打开了市场。随着更多订单找上门来,他便寻思着开一家装饰公司,从事室内外装饰行业。

建筑数十载,初心犹未更。这些年来,不论是盖房子还是做设计,杨恩田用手上的一砖一瓦织就匠心,经他设计的房屋也受到客人的好评。采访当天,记者就不时遇到冲着杨恩田手艺而来的客人。

“我来过三四次了,第一次请他装修我老家的时候,看他做得比较精致,后面买了新房我就继续请他帮做,还介绍给其他朋友,杨大师的手艺没得说。”居住在公司附近的段大姐对杨恩田的手艺活赞不绝口。

由于爱学习爱钻研,杨恩田赴海外考察古代建筑,学习先进的古建筑保护理念和修缮技术,学习先进经验,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发掘创新,积累经验,提高技艺。海外交流的经历,不仅增长了杨恩田的见识,还让他感慨万千。“自己仅是‘工’,把技术传承下去才能称为‘匠’”,这是杨恩田内心最深的触动。

作为古建筑修缮匠人,这位“老师傅”培养了多名优秀技能拔尖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儿子杨钺是传承人之一,在他的眼中父亲在建筑方面是个非常较真苛刻的人。“当我们修一栋房子,如果他发现有一块石头放的位置不对,哪怕是几十公里,他都要开着车亲自去看,绝对不会像其他人说的差不多就行。”面对着亦师亦友的父亲,杨钺满是敬佩。

杨恩田说:“‘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坚定、踏实、严谨、专注、坚持、敬业、精益求精。如果人人都能将这样的品质在内心沉淀,有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韧劲,有对工作只管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自己作为一名手艺人,不仅有责任让工匠精神这棵大树在腾冲大地根深蒂固,更有责任让它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