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国内新闻 >> 新闻详情

中国航天日丨“英雄航天员”桂海潮在天宫的154天干了什么?

2024-04-24 16:43编辑:陆元华

来源:云新闻

今天是4月24日

中国航天日

从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

到载人航天、“天宫”空间站……

中国人一直都对星空和宇宙充满无限向往

也一直在开拓创新

2024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桂海潮“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桂海潮是我国首位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载荷专家,去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他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在轨驻留5个月,于2023年10月31日安全返回。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

图源:保山新闻网

作为载荷专家

桂海潮代表中国探索更多科学奥秘

延申我国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

历时5个月的“太空出差”

都有哪些有趣经历?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

探索“太空种菜”的秘密

空间站“上新”第二代空间植物栽培装置,桂海潮经天地同步对照实验发现,地面蔬菜的长势更好的原因在于:植物在太空中没有了向重力性只有向水性,所以根系不容易扎得深,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也变弱。桂海潮探索了“太空菜园”有关的秘密,为我们带来了空间站生活里绿意盎然的一面。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 视频截图

作为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桂海潮在轨工作安排也趋于常态化。主要包括五类任务:

一是驾乘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返回。辅助货运飞船、巡天望远镜等来访飞行器对接和撤离,确保人员物资正常轮换补给;

二是照料空间站组合体平台。包括飞行器状态设置、在轨物资管理、平台设备维护巡检、舱内外设备安装、载荷进出舱等工作,确保空间站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三是乘组自身健康管理。包括健康状态监测、在轨锻炼训练等,确保航天员在轨健康工作生活;

四是进行在轨实(试)验。利用空间站舱内外应用设施开展大规模科学研究与应用,确保发挥空间站应用效益;

五是进行异常情况处置。包括在轨故障的应急处置,对故障设备进行在轨维修更换,必要时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维修作业,确保空间站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图源:新华社

太空授课

桂海潮与同伴们为青少年生动展示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互动交流、演示了趣味实验,生动讲解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开展有趣的科普及公益活动,如天宫课堂授课、公益视频拍摄等,最大化发挥空间站综合效益。

图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球形火焰实验:展示在微重力环境下蜡烛燃烧所产生的球形火焰现象,讲解重力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图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奇妙“乒乓球”实验:桂海潮用“特制”乒乓球拍击打水球,展示并讲解在微重力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及疏水材料结构特性。

图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动量守恒实验:桂海潮和同伴给梦天气闸舱舱门贴上了一米见方的标准网格布,进行动量守恒验证实验。

图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又见陀螺实验:在微重力环境下用金属陀螺,展示静止及旋转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现象。

图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太空环境下实地实操,桂海潮和同伴们在“空中”给青少年们上起一堂生动、深刻的物理课。

太空改论文

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北航任教以来,共指导了1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至其出征太空时,有3名已经顺利毕业,他门下还有3名博士和4名硕士生。

来源:人民日报

在“太空出差”期间,桂海潮心系学生,仍不忘督促自己修改学生论文。这也成为了网络长期热梗、桂海潮敬业精神的代名词,“导师在天上是种啥体验?”到“天上”出差的导师回来了,“在太空改论文的导师回来了”“你的论文写完了吗?”“桂教授的研究生们此时此刻应该赶紧补作业了!”等话题再度引人关注,彰显桂海潮的职业素养与敬业。

品尝“酸角糕”

云南人桂海潮在端午节时吃到了酸角糕——这个从小吃到大的云南特色食物,是属于太空的“惊喜与浪漫”。回望地球家园,那一刻,桂海潮心里有温暖,有幸运,更有自豪。

来源:掌上曲靖

回首来路,桂海潮艰苦训练、历经重重考核,光荣入选神舟十六号乘组,成为我国首位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载荷专家,在太空旅行的5个月里,他真正实现了中国航天精神。

来源:人民日报